首页
信息之窗
政策法规
专题专栏
标准信息
关于我们
增强就业力 提高匹配率
1852173116269162497 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:2024-11-01

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,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,“就业力”是关键因素,“匹配力”是有效途径,需要在提高能力、强化对接、优化保障上下功夫见成效。

提高能力素质,增强就业本领。作为劳动者,面对经济社会转型、产业结构调整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形势,要增强忧患意识和本领恐慌,加强知识学习、视野拓展、能力锻炼,以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来增强就业竞争力。高等院校、职业(技工)学校、培训机构等要积极适应社会需要、产业需求、职业发展等的新变化,优化专业设置、深化产教融合、细化课程供给,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前瞻性、针对性和有效性。各级党委政府,要针对当地产业结构、供需结构、区域结构等优化升级,统筹调动政府、社会、企业等各方面力量,推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、新型学徒制培训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等财政、政策支持力度,尤其是加大适应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生产发展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,助力广大劳动者增技强能、就业创业。 

强化供需对接,提高匹配效率。从供给端看,要引导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大学毕业生,科学评判就业趋势,做好个人职业规划,树立正确的就业观,积极求职就业。从需求端看,要鼓励各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用人主体,从事业发展、产业转型、新技术应用等角度出发,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储备,挖掘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。从渠道端看,要聚焦“信息不对称”等突出问题,加快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开发建设,探索政府搭台资助、机构广泛参与、企业有偿使用等方式,深化高校毕业生信息、企业岗位信息等资源渠道融合,并运用AI画像、智能匹配、精准推送等技术手段,加强供需信息交换、畅通资源匹配。

要深入剖析“有活没人干”的原因,针对性完善措施、做好工作。有些岗位上升通道狭窄、成长空间有限、社会认可度较低,有些职位起薪低、涨薪慢、出成绩难等等,势必“招人难”“留人难”。对此,要努力改善工作环境,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特别是制造业企业,运用技术手段、创新管理方式,改善工作条件、优化管理方式、丰富企业文化、加强权益保障,适应新时代劳动者的求职需求。